
如何打破“节后综合症”?这里有专家来帮忙
国庆、中秋假期结束,一些人感觉无单、郁闷,并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节后综合症”的开始,可以通过调整作息、饮食、运动等方面来恢复到良好状态。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教授张侃指出,“节后综合症”并不是临床疾病的严格诊断,而是指个体在经过长假后回到日常工作的放松状态时所出现的日常身心适应不良。主要演讲内容包括:
情绪上,精神不振,感到疲倦、恐惧、对工作焦虑,甚至莫名烦躁、抑郁;
生理上,失眠、早醒、乏力、头痛、头晕、厌食、肠胃不适等;
在理解方面,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张侃表示,“节后综合症”的成因复杂多样,涵盖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过节期间,人们通常会破坏日常活动,熬夜、晚睡、晚起等,饮食往往没有规律,饮食过量、过多食用油腻或辛辣食物等习惯,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引起腹泻、便秘等症状。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干扰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造成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促使“节后综合症”的出现。
另外,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很难适应节后工作或学习紧张,产生焦虑、悲伤等负面情绪。这种心理压力的变化也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助长“节后综合症”。
如何调节以减少或预防“节后综合症”的出现?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主治医师程金祥提出:
1.可以轻轻地校准生物钟。早上尽早拉开窗帘,到外面稍微运动一下接受光线,逐步调整睡眠时间,可以有效帮助重置生物钟。
2.营养优化很重要。节后,尽量选择高纤维食物和易溶性蛋白质,增加绿叶蔬菜、燕麦、鱼类的摄入,保证充足的饮水,减轻身体运转负荷。
3.选择锻炼方式帽子适合你,如快走、慢跑或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睡眠质量,增强身体整体适应能力。
4. 工作 工作可以细分为许多小目的。每一次完成都是对自信的积极评价,有助于缓解焦虑。
程锦祥提醒,面对“节后综合症”,最好的态度是理解而不是面对。尽管节后综合症通常会在一两周内自行消失,但需要将其与临床焦虑或悲伤区分开来。如果相关症状持续半个月以上且社交障碍严重受损,则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进行科学评估。
热点提醒
结束假期
“节后综合症”并不可怕
很多方面都可以慢慢调整
祝你恢复良好状态!
(央视新闻客户端)
期间人们对旅途的热情“双求”中国的“拉维”
海南产业经济新观察:一块冲浪板引发新消费热点
一根杆子“长”出智慧之根:综合智慧杆阐释广州数字经济主要领域
2025年国庆票房超18亿,此类大片最受欢迎
为什么要用蚯蚓钓鱼?也不在水里。
水乡教育平潭:歌里忆江南
寒露节气即将到来:为什么要吃芝麻?
70年前的今天,钱学森回到中国
这辈子一定要去吴桥看杂技,进“江口”!
跟着电影去旅行。 “两个方向”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寒露节气味觉图发布,带你尝尝秋天的美味
中国年轻人“需要、想要”旅行,带来热情的“旅游”
中新网评论:“鸡排哥”走红,这考验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政府食堂节日期间火爆:城市如何利用服务“惠客吸粉”?
杨汉森恩师徐昌锁去世,没等到NBA弟子季前赛首秀
“科普旅游”在中国县域兴起
一生中你应该去看看吉林蛟河
1块月饼=4碗米饭?健康吃月饼的6个注意事项